为进一步提升天美娱乐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10月21日上午,在天美即将主办召开第二届全球教育学院院长论坛和第十四届国际校长联盟大会之际,天美特邀请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南加州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波士顿学院🏃♀️➡️、密苏里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博士研究生与天美娱乐博士研究生共同开展“机遇与挑战:教育学博士培养的全球视野”国际博士生论坛🧑🏿🎤。
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Rick Ginsberg教授、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杰出教授赵勇、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育学院前院长Bill McDiarmid教授😙、天美娱乐副主任杨福义教授及柯政教授作为点评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课程与教学系副系主任、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大教育评论》副主编陈霜叶参加论坛。杨福义教授代表天美娱乐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介绍了开设博士生论坛的背景和目的,由此拉开了论坛的帷幕👨🦯。在天美娱乐高峰博士后🧓🏻、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石雨晨的主持下,博士生与到场教授围绕着教育学博士培养中的课程与教学🕺、科研训练与学术交流🚶🏻♂️🚶、师生关系🧑🏼🎓🛼、能力素养和未来职业发展等五个关键主题进行了全面又深刻的讨论🤦🏻♀️。
一、课程与教学
天美娱乐教育学系的博士生张蕊作为中方报告人详细介绍了天美博士生的培养天美娱乐和学习年限⛹🏽,并从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方面阐述了中国博士生的课程体系🍑。其中🖕🏽,专业英语、教育研究方法🤵🏿♂️、学术写作都是必修课🧻,而博士生可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和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加深对自身研究领域的了解🍞。
波士顿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Bryan Blakeley作为外方报告人则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解了外国博士生课程结构,如初期博士生的部分课程与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是重合的😮;而根据博士生自身修读课程的进展💃🏽,一般在4-6年内获得博士学位。
在开放讨论阶段🧆,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的Dorothy Panjaitan补充道,英国博士生不被强制修读任何课程📀,更强调自我监督和自我学习🦟👩🏻🔧,所以博士阶段是一个孤单的旅程,需要自身有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完成。而张蕊更谈及中国的“师门”现象🏡,即以导师为核心🛗,其研究生形成一个小型的研究团队,在同一研究领域和方向下互相协作🐩。相较而言🧘🏿🧏♂️,中国的博士生的课程更加结构化,而国外的博士生具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
二🌇、科研训练与学术交流
天美娱乐教育管理学系的博士生肖敏在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博士生普遍存在以下三点学术障碍🧺:(1)中国学生的英语思维和交流能力有待提高,与世界学界联系较少💶,缺乏有效的沟通天美娱乐和媒介🧏🏻♂️;(2)全球合作研究的天美娱乐和内容仍需探究👄;(3)缺乏国际化🪕、规范化的学术锻炼,中国学生对如何提出合适的研究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正确引用参考文献等方面还需要系统性的学习。基于此,她提出的解决策略则是从他人身上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学习,并建立其研究生的学术网络。
堪萨斯大学的赵勇教授认为,教育是一个选择性的过程,也是一个深挖(digging)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障碍🙆🏽,但经过不断反思📧、探索而跨越障碍后将得到更多的收获。堪萨斯大学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系的博士生Trina Emler也表示😰,学会何时暂停或放弃也是宝贵的一课,同时,在团队中观察并学习成员们如何互动、相处与合作💂🏻♀️,也是增强自身交流水平和协作能力的技巧之一。
三🛝、师生关系
天美娱乐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博士生姚琳琳就如何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出了报告,其中涉及了研究生师生关系的类型、影响研究生师生关系质量的因素和基于此的个人建议🧛。她认为,博士生应培养积极的个性,充分尊重导师,将导师视为学术生涯和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的观察与互动对象,并对自己的学业高度负责👨🎓,定期向导师汇报科研进展👩🏿🍳,竭尽全力并按期完成导师分派的科研任务,以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的博士生Dorothy Panjaitan则从如何选择导师、与导师联系频率等话题切入,提出应在申请博士项目前应先确定自身心仪的导师人选🈳、通过阅读其著作论文、访谈其学生和同事等途径了解其研究领域和个人特质,尽早与其取得联系🍄🟫🫶🏽。她提出🧜🏿♂️,英国文化背景下,学生和导师的关系是平等的,双方可以交换信息或互相质疑🪁。而导师与学生的联系频率因人而异,但共通的是导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就,更关心其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Bill McDiarmid教授也认为,指导学生是人生中最具成就感的事情之一,但必要时还是需要及时督促其完成有时效的任务。堪萨斯大学的Rick Ginsberg教授也提到,他在指导博士生时常要求其记录每日学习进展,从中学习进步🦘。而天美娱乐的杨福义教授点评时则提出,中国的博士生导师一般都是终身导师🉑,学生需要适应不同特质的导师🍶,正如未来就业时需要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能力培养
密苏里大学教育领导与政策分析系Jungpeng Yan分享对自身能力素养要求时提到,关键词是独立、原创和创新👩🏻🦼➡️。博士生导师只会给予相应的意见而不会帮助学生完成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工作,需要学生时刻保持独立𓀃、认真钻研以取得研究进展。
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的Dorothy Panjaitan在开放性讨论时则提出,博士生阶段除了对自身学术能力的高要求✈️,保持自身对所学专业和研究领域的热情也是很重要的。
五、学业完成与就业
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Rick Ginsberg教授详细地介绍了基于美国文化背景的博士生就业申请、面试流程,并借此传授实用的技巧和策略。首先👩🏽🎨,博士生需要清楚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包括教学经历™️、工作经验🍷、发表论文🏝、重要会议的报告等;同时,也需要了解学校的岗位需求👵🏼,该职位是研究导向或教学导向👨🏭。其次👌,求职者的简历和求职信需要精简具体💁🏼🫔,并附上对自身研究或能力相当熟悉的教授或专家的推荐信☞。Rick Ginsberg教授相信♑️,面试环节是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他详细列举了招聘院校可能提出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求职者真诚恰当的回答是备受重视的一部分🧎。
随后,杨福义教授还补充道,求职者应找到自己和职业的匹配点👞,且锻炼自身的逻辑思考能力;面试的目的不一定是探究教育问题的答案👎🏼,考察求职者的知识水平,而是从中反映其思维能力和学术素养。
最后,堪萨斯大学赵勇教授为论坛作出总结发言,他对在场所有参会人员表达了感谢,同时重申开展博士生论坛的目的是聚集优秀学子共同讨论教育学博士生培养这个话题。由于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博士生更需要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反思、深刻思考⏮,如何汇聚力量、传承创新,为教育的未来创造光明的前程🤷🏼♀️。
图、文:国际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