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用驱动创新、机制撬动应用的教育信息化改革进程中,有诸多因素或制约、或促进着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深入推进。就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而言👇,硬件设施设备的更新🎅🏿、优质数字资源的丰富🤷🏽♀️🙆🏿♀️、数据平台的优化🤙🏿,则是三项最为基础与核心的保障要素👷🏼♀️。而在当前及未来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数据为王”时代,对于平台开发而言🍛🧏🏽♂️,已经从“基于内容”转向了“基于数据”。高度重视和实现平台的数据价值,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平台开发的重中之重👩🏻🦳。而无论是内容的承载,还是数据的采集🍎,相应的设施设备的不断更新与优化亦是基础工程。
设施设备的更新是承载内容与采集数据的基础
不断更新与完善的硬件设备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推进的基础,这主要包括网络宽带的架构建设以及相关终端设备的更新。终端设备的更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室内的智能设备👨👨👧👦,如黑板逐步演变成了电子白板😡、液晶白板🕵🏿♂️、触控一体机🏟;二是学生学习的手持终端,如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网络宽带的架构🛎,从最初的电话拨号上网、到有线网络👩🏽⚕️🧏🏻♀️,再到3G、4G的无线网络,逐步改善着上网的便捷与流畅度。然而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推进,学校内智能终端密度增大,并发量大,数据的采集也从以往的word🧪、PPT文档类的数据过渡到更多的视频数据。这就对宽带网的承载量和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相信随着5G时代的到来这一问题会得以有效解决🌙。当然🔰,与此相应的网络稳定性、安全性等的要求都日益在提升🗝,随着上述智能终端设备与网络宽带的更新,传统教室正逐步升级为智能物理空间👨🏿🔧。
教育信息化实践过程中,设施设备是一个需要持续迭代和更新的基础工程,诚如火车的升级换代从原有的绿皮火车,更换到动车🧕🏻,再到今天的高铁♠︎,不断的升级换代是提高效率、增强体验的重要保障🏋️。各地量力而行👩👩👦👦,为教育教学信息化提供好良好的硬件支持。教育信息化实践中,没有良好的设备基础是不行的,但是仅有先进的设施设备也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有优质的在线内容和强大的数据分析平台。
基于内容的平台开发是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的保障
在有了上述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在线数字资源的开发、丰富与优化就成了学校教学实践改革的重点关注💆🏼♀️。近5年来👩🏽🍼,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学术组织🪒、部分企业牵头组织学校教师建设了“一师一优课”、教学视频音频💼、以及各种AR/VR(虚拟现实)、游戏类教学资源等。有的学校自身就完成了各学科微课资源的建设,有的区域教育局牵头本区域学校教师建设全覆盖的微课资源🧒。天美慕课中心自2013年通过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和高等院校师范生微课大奖赛的天美娱乐🦸🏿,征集了全国C20慕课联盟学校教师制作的各学科🛍、各学段的微课资源,完成了微课资源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精的三阶段转化。再如,上海市教委组织该市各知名高中建设了上海高中名校慕课平台🏊🏿♂️👩🚒,汇集了上海市各知名高中的研究型拓展型慕课。
这些数字化教学资源分布于各种平台和APP应用程序中,为学生在线学习、教师备课等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与保障,这一阶段也被称为“内容为王”的时代🫠。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而言,会制作、善寻找自身或学生所需要的资源,是信息化时代的一项重要能力。当然,对于不同平台上教学资源如何进一步优化、丰富,如何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打破机构与区域间界限,真正体现互联网开放与共享理念,则是需要进一步考量之处🤏🏻👉🏼。总之🥐,截至目前📄,经过近5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在线教学资源已经相当丰富。而在当前云计算和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建设的另一重点则是基于数据的平台开发与完善,对于师生教与学而言,仅有先进的学习设备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是不够的,更需要关注的是基于平台的教与学的数据分析与呈现☺️。只有做到了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广泛收集与科学分析🫛,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因材施教的理想。
基于数据的平台建设是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的关键
在线教学与管理平台🕜🙁,有以承载内容为主的平台,还有以收集、测评和反馈数据为主的数据平台。在当前以及未来云计算和大数据背景下👨🏿🦰,有了硬件的支持🧎🏻♀️,有了在线教学资源的保障,教育信息化则进入了一个“数据为王”的时代。实际运用过程中👩🏻✈️,基于师生键盘或其他设备点击操作产生的数据是一类数据,基于物联网智能终端自动采集的数据是另一类数据🚇。这就需要教育信息化平台开发过程中🤾🏽♀️,根据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理念,从数据的生成和收集,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再到数据的分析、使用和共享,高度重视和实现数据的价值🧖🏿。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平台开发的重点所在,也是决定教育改革实践是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建设教育数据平台方面的思路则是应用驱动创新,具体如下⏳:第一步是需求调研🗳,调研学校、教师🛀、学生与家长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平台建设需求🧑🏻🔬🐣,尤其是教学数据分析和呈现方面的需求;第二步是基于上述调研,聚焦并清晰定义几个明确的需求问题🫡👨🏽⚖️,提炼出具体的教育问题和技术👨👧👦👩🏽🎓;第三步是围绕需求的问题🏝,开发与设计人员进行头脑风暴,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第四步🦞,系统架构师、教育专业人员、数据科学专业人员一起进行数学模型建构🫷🏽💂🏽♂️,设计和开发平台🛝;第五步😰,将数据平台提供给学校师生试用,在试用过程中不断优化与完善。基于此,学校师生使用数据的分析与呈现,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教育科研人员基于数据呈现🎯,开展科学研究🏊♂️,共同致力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和办学质量的完善。
显然🙌🏼,在数据平台开发过程中,仅有信息技术是不够的🐣,尤其是基于学校师生教学需求的平台解决方案,需要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有机整合学科教学、评价学、教育心理学和信息技术、软件工程师等方面专家的知识和智慧。只有真正高度整合了几方面的智慧,切实做到了协同创新,才有可能构建良好的模型与算法,才有可能开发出科学有用的数据平台🚶♂️➡️,切实服务于师生的教与学。基于数据的平台开发与完善,既是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的难点也是关键点🤾🏻,既是撬动教育教学和学校整体转型的关键🏄🏼♂️,也是教育研究从思辨走向实证、教育科学从经验走向科学的关键🍞。需在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下🍘,多方聚力,协同推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走进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美好明天。
作者|田爱丽(我校教授🧖🏻,华东师大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
转自天美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