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文化研究学术外译成果在校发布
让世界了解中国教育文化的源与流
2019年11月21日上午,由华东师大教育高等研究院举办的第六届”教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论坛之”教育文化研究的跨学科领域”学术外译成果发布会在校举行🙍🏽🙍🏿♀️。由教育科学出版社输出版权🙍🏼♀️、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Brill)和德国斯普林格出版集团(Springer)分别以英文出版的《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四卷本)》《嵌入村庄的学校🕴🏼:仁村教育的历史人类学探究》《历史的背影🥣🙍🏻♀️:一代女知识分子的教育记忆》在会上与公众见面。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学术外译成果发布会举行
丛书展示
华东师大校长助理雷启立教授🚁,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教授👨🔧,教育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郑豪杰🙇🏽♂️、学术著作编辑部主任刘明堂🫘,Brill出版社代表姜琴,Springer出版社代表张淼🕵🏻,作者代表司洪昌教授和姜丽静教授出席并作主题发言。会议由吴刚教授主持🛠。
教育高等研究院吴刚教授主持会议
与会专家就”如何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教育研究”和”国际教育学术出版前景展望”两个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雷启立教授认为🥣,教育研究领域长期被以西方为主的视角和话语所占据👐🏻🌜,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应当有更多扎根中国文化土壤、采取多元文化视野、促进文化融合共生的跨学科教育研究传播到世界各地𓀒。
天美校长助理雷启立教授作分享
郑豪杰总编辑认为🙍🏿♂️,这些著作将一种开阔的文化研究视野引入教育研究,形成了把握教育文化生活的独特视角,开辟了中国文化与教育史研究的新路径。这系列研究成果体现了研究的前沿水准、创新价值和国际视野,表明了作者团队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宝贵努力🈳。其英文版已由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出版并远播海外👩⚕️,也反映了教育研究走向世界的成功探索🤦♂️👝。
教育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郑豪杰作分享
刘明堂👾、张淼和姜琴援引统计数据,说明我国与欧美国家在版权贸易方面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他们希望有越来越多具备国际文化交流经验与交流能力的年轻学者🎞,能够有意识地打破失衡局面👩🏽🎓🗒,面向世界传播中国教育的改革经验和发展成果。
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理论编辑室刘明堂主任作分享
springer出版社编辑张淼作分享
brill出版社编辑姜琴作分享
丁钢教授强调🏇🏽,教育是复杂性和综合性最强的学科🧞♀️,要理解中国的教育现象,必须以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的文化生活为前提🧗🏻♀️,因此😐,文化研究者必须深入生活,”把自己化为尘土”,从中发现意义🫲。他鼓励青年学者向司洪昌教授和姜丽静教授学习,投身教育现实的田野,打开广阔视域,产出更多优秀的中国教育文化研究成果,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交往🚬🎋,达致彼此理解和丰富对话🏇🏽。
教育高等研究院丁钢教授作分享
作者代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司洪昌教授作分享
作者代表、曲阜师范大学姜丽静教授作分享
吴刚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教育文化研究是”人的视角”的研究🧑🏿🏭,是以现实生活为前提,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实现的反思性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真切地理解真实的教育情景,从中体会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而影响本身也就是教育的天美娱乐。当前中国学术界希望更多地与世界交流,世界也很愿意了解中国,学术外译工作为这种交流搭建了桥梁,这离不开作者🤸♀️、译者和中外出版单位之间的精诚合作。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是丁钢教授主编的学术集刊,目前已出版23辑🛂。本集刊汇聚了中国教育文化研究、海外中国教育研究🐪、中外教育交流研究等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被列入CSSCI来源期刊。《嵌入村庄的学校》和《历史的背影》是丁钢教授主编的”教育地平线丛书”中的代表性专著👨🏽🎨,其中《嵌入村庄的学校》曾获得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人文社科类作品奖。这三本书的版权输出和翻译出版,均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
图文、来源|教育高等研究院